调解“三步”走,滨海民警化解三年“结”
三年纠纷一朝化解,居民联合送锦旗。正月初八下午,滨海县通榆镇程某等10户居民做了一面锦旗赠送给通榆派出所。基层矛盾千奇百怪,化解好矛盾纠纷是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稳定器。在“2023盐靖首季侦防”专项行动中,滨海县公安局通榆派出所倾力倾情化解矛盾纠纷。
2020年11月份,因程某等10户人家的下水道管子破损,导致下水道的污水流到戴某家的农田里,致使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,产量严重降低,戴某找到共用下水道的10户人家,要求他们修理好下水道,不要再让污水流入他家庄稼地里,因下水道的管子涉及到10户人家,这10户人家互相推诿,均不肯出头维修,不想承担维修管子费用。戴某协商不成,一气之下,遂用垃圾布条等杂物将下水道管子堵住,双方因此产生矛盾。
随着时间的的推移,双方结怨较深。下水道污水溢出成了双方矛盾的焦点,为此多次发生口角,组、村、镇三级干部多次上门调解均未能取得如意结果,每次调解都是口头答应好好好,调解人员一走又翻了脸。去年11月,双方又为这事发生争执,摆出谁也不让谁的架势,于是又报了警。
民警邱建滨和祁源很快来到现场,他们正在激烈地争吵,各说各的理。民警为了解决好问题,采取了“三步”走的调解方法。
走“稳”第一步,倾听双方诉说,分开了解诉求。“你们警察给我评评理,他们10户人家共用的下水道坏了,溢出的污水流淌到我家庄稼地里,造成庄稼长势不好,我和他们一家一家说明情况,要他们把下水管道修好,可是他们相互推诿,就是不出头修理,我无奈之下,向村组干部反映,但是没有调解出个结果,无奈之下,我堵了下水道,为此,纠纷不断发生,下水道是他们的责任却不承担,这是典型不讲理,明显的欺负人”民警倾听了刘先生诉说,接着又倾听了矛盾另一方程某等人的诉说。“他家的庄稼长势不好与下水道溢出来的水没有多大关系,他不应该堵我们的下水道,再说我们街道上的住户,下水道虽然是我们使用,但应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事业服务,就是坏了也应该找政府啊” 程某等人如此认为。
走“实”第二步,实地调查走访,彻底摸清情况。民警在听了双方诉说之后,来到坏了的下水道处实地查看,现场,看到下水道还没修好,还在溢出污水,向田里渗透。民警看到这情况,拍了照片。然后走访附近居民,还请来村组干部,听他们对这起矛盾纠纷的看法和之前调解的情况,经村组干部反映,之前也向镇里反应来,镇里本不应负责各家各户的的下水道维修,但镇里为了和谐居民关系,还是和村里出钱维修过,但是双方没有签订协议,之后又产生问题便又有了矛盾。
走“成”第三步,“背对背”做工作,成功解决问题。民警在彻底掌握情况的基础上,开展“背对背”调解工作,指出矛盾双方的问题,从心理上疏导,从事实上讲道理,从做人上讲原则,教育双方遇到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要针锋相对,要公心公正站在正确的角度看问题,不能为自己私利而偏执,合理合法维护自己的利益。下水道坏了,每天闻到恶臭味,看到脏秽物,大家心理肯定不舒服,生活肯定受影响,都是一条街上的老邻居,有什么难题,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,10户人家共同出资每家也花不了多少钱。
经过民警4天的走访调查及耐心的化解,双方都陷入了冷静的沉思中,后来各自表态,和平解决问题,程某10户人家答应共同出资修好下水道,今后再有损坏继续维修,戴某答应不会再堵下水道,在民警的主持和村组干部的见证下,签订了协议,协议上还注明了各家及时清理自家室外的下水道,村里负责清理总下水道,以防堵塞。
其实,对滨海公安来说,像通榆派出所民警这样“想居民之所想,急居民之所急”的社区民警还大有人在,他们每天同样奔走在一线,随时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着力化解矛盾纠纷,坚持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,为农村派出所治安主防打下良好基础。